拋棄化學三合一,進入黑咖啡世界的方便小物
鍋寶超真空隨身咖啡萃取保溫瓶
我喝黑咖啡已經有超過十年歷史了,從最早的即溶咖啡(麥斯威爾),到後來朋友送了個菲利浦的美式咖啡壺開始,才真正開始接觸咖啡豆。一開始自己去買個手搖磨豆機,磨到天荒地老了粉還是磨不細,才知道原來咖啡豆是這麼硬的東西。所以中間一陣子懶的弄,就直接泡不健康的三合一咖啡。後來入手了小飛馬,正式進入每天一杯曼巴時期,長達七~八年之久,直到去年造訪了BlueMoon藍月學苑,才發現原來淺烘豆可以展現出咖啡的萬種風貌,才完全迷戀上咖啡。從聰明濾杯(詳開箱文及教學)的酸甜感,短短幾個月進化到手沖(目前還是手沖新手),但是已經能慢慢掌控手沖的變數,沖泡出一杯味道穩定的咖啡,也喜歡上手沖的層次感。
一直想要推薦週邊的朋友,不要再喝三合一咖啡>奶『精』、糖『精』有個精字,都是化學製品,是不健康的東西。也不要去買小7咖啡,自己泡,用1:18出水(1:20出水)來算也比小7咖啡濃,一杯300cc只要15g,這樣算起來半磅曼巴250左右大蓋可以泡個15杯,加個濾紙下去每杯成本差不多15元,環保又省錢。但是,問題來了,沒有器材怎麼辦?最簡單當然是幾百元買個便宜的美式咖啡壺,當然幾十元滿個手沖杯更便宜,只是在辦公室內,總不能每天花個五分鐘在老闆面前表演手沖吧....
所以一直在思考,有沒有其他更方便辦公族的咖啡沖泡方式,或是可以方便外出使用的。
看到鍋寶新推出的超真空咖啡萃取杯(?),不知道效果和我之前開箱過的Staresso攜帶式手壓義式咖啡機差異性,就報名試試。
關於『鍋寶』這個牌子,應該不用多加介紹,相信很多人家中廚房都會找得到他的產品,在大賣場的能見度也很高,很受婆婆媽媽們喜愛,側面瞭解是因為價格實惠。
產品開箱
以下切入正題,開始開箱!
包裝紙盒,看起來中規中矩,沒有什麼特色。印上大大的產品圖,完全是大賣場在貨架上吸睛走向。
包裝側面:有他的簡單使用方式,萃取咖啡123。
1.『放』入咖啡粉 2.『沖』熱水 3.『濾壓』
簡單說完,這樣還要開箱嗎?其實也沒這麼簡單,使用上還是有些眉角,容後說明。
包裝背面印有產品特色:
- 免插電,不需要耗材(濾紙),攜帶方便 > 這點說到很多婆婆媽媽的心裡去了
- 專利濾壓萃取,三分鐘享用香醇咖啡(?)>這點後面驗證
- 304不鏽鋼材質,可當保溫杯
- 廣口設計,超真空保冰保溫
產地:不意外MIC。
打開包裝,取出主角,香檳金色的保溫杯。
先看一下,使用說明。簡單說,他的結構是在保溫杯中,加了一個有濾網內杯,將咖啡粉放在外杯沖水後,再放入內杯濾壓。這不就是法壓壺嗎?
細部產品設計
杯蓋兩側立體顆粒,具有防滑的效果。
打開杯口,除了出水口,有蒸氣洩壓的設計。
轉開上蓋,背面的結構。裡面也有密封圈設計。
底部則是加了橡膠墊,除了美觀和避免刮傷桌面,應該也有點強化保溫的效果。
杯身採用珍珠光亮面烤漆,質感不錯。
轉開上蓋後,相較於一般相同高度的保溫瓶,瓶口算滿大的。
可以看到,在瓶口有一圈矽膠。
朝內看,裡面有很多細孔,原來是內杯。
全新的情況,內杯和外杯摩擦力有點大,不太好抽拔。
大部零件,一般使用大概可以分成這幾個部份:從左到右:
外杯 / 內杯(內有濾網)/上蓋
這個產品的關鍵,全在這個內杯的設計。所以特別介紹一下。
內杯的上下都有矽膠圈,底部則是不鏽鋼濾網。
頂部的矽膠圈較窄。
底部的則是非常寬,濾壓萃取時,主要靠這部份的密封效果,這部份一定要封死,咖啡才會從濾網出來。
底部的濾網,非常的細,就算是刻度0.5應該也不會穿過,不過殘粉細粉還是免不了。這是不鏽鋼濾網的宿命,無法避免。
很妙的是,這內杯是可以再作細部拆解,很簡單就可以把濾網、矽膠圈都拆下,所以使用幾次後可以作徹底清洗。
但是重新組裝時,要注意,底部的矽膠圈不要裝反了,兩圈是朝底部。
至於外杯中,有兩個刻度,1/2和1,加水不要超過1下方的刻線。按照說明書上說明:刻度1是360 cc,刻度1/2當然就是180cc了。
使用教學
接下來,使用教學示範。
這次搭配測試的,主要是之前在怡客買的義式咖啡豆。一般我都是買咖啡豆自己磨,那次陪家人在長庚住院,無奈沒有咖啡粉了,只好請他幫忙磨粉刻度4,不過好像是小飛馬的刻度2-2.5的細度。
按說明書:10g粉搭配350cc水,這樣的味道應該會比小7咖啡還淡吧!所以我按手沖1:17左右,10g粉加1/2刻度的水(約180cc - 10g = 170cc)來測試。
先將咖啡粉裝入外杯。
熱水煮開後,先加些水作預潤。
加蓋先燜個30秒~60秒。
30秒後,水溫也降低了些,再注水到1/2下面的刻度。一樣加蓋燜著。
過3分鐘後就完成了,如果要濃點的味道,建議可以再多泡幾分鐘。
裝入內杯。
將內杯向下推壓,這個比我想像中省力,完全沒有什麼阻力感。
香濃的咖啡就會透過不鏽鋼濾網濾出。
大工告成!
倒出,第一眼感覺就是,濁....
在杯中觀查,表面會有一層油花,像是法壓壺出來的結果。
口感部份較濁,來自兩個原因,一是細粉濾不掉,二是習慣用濾紙方式(手沖/美式/聰明濾杯),所以會覺得不鏽鋼濾網味道油脂比較豐厚。
味道部份,和美式咖啡機相較,苦味和香氣比較出不來,但是甜度比較重。
(以上這些問題的修正方式,容文後再作解說)
倒完咖啡後的內杯。
咖啡渣完全留在外杯底部。
內杯下方凹槽,也會殘留些咖啡渣。
所以使用後,這兩部份要作清潔。
再來,用中烘的咖啡豆--Bluemoon的巴格希的風采試試。用大飛馬刻度4,細粉不算太多。
作個實驗,一半直接倒出,另外一半杯用濾紙作二度過濾。
透過濾紙,可以知道香醇咖啡中含有不少殘粉。再次強調,這是所有不鏽鋼濾網,包含法壓壺都會有的現象。我也有遇過朋友喜歡細粉,原因是說會有一種不同的風味。
左邊是直接倒出,右邊則是用濾紙作二次過濾過的。可以明顯看出清澈度和表面的油脂感。
至於風味上(以二次過濾過的來說),感覺和前面義式一樣,苦味和香味似乎還是出不來。
經過幾次研究後,作出用鍋寶超真空咖啡萃取杯泡出比較好喝咖啡的修正方式:
1.增加醇味:暖杯
單單預潤是不夠的。天氣冷,加上金屬件吸熱快,預潤的水量不多,沖下去都被保溫瓶給吸收了,效果不好。所以,在裝入咖啡粉前,可以先用50cc左右熱水,先暖外杯,把水倒掉後再作預潤。
2.增加香氣:混豆
用以上兩種豆子混合,義式的醇味,加巴格希的香味和酸度,會增加更多的風味口感。
3.殘粉:濾壓完後,不要急著倒出來。再讓他靜置個1-2分鐘,讓細粉沉殿。再以緩慢穩定的動作,作小角度(小於90度)倒出咖啡。
4.油脂:咖啡豆不要裝太多,濾壓時動作放慢(避免壓擠咖啡粉),2.混豆也會減少些,但是還是沒辦法有效減少。只能說,享受不同風味的咖啡吧!
結論:
鍋寶超真空咖啡萃取杯,提供另一種方便的沖泡咖啡的方式。
至於泡出來的味道好不好喝就見仁見智了。如果是還在喝小黑美式初學者,對於咖啡味道要求度不高的人來說,算是很方便的工具,只要水溫溫度夠高,就可以泡出味道還不錯的黑咖啡。如果是精品咖啡玩家,對單品咖啡風味有較高的要求的人,就比較不建議;不過透過上面的修正方式,可以說出來的味道還算可以接受。
另外,他具有保溫杯可攜帶的優點,或許可以在家裡先泡好後,整個帶出門使用。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