正港的觀光工廠+百年古蹟
龍潭福源茶廠 (茶裡王供應商)
請注意:這是真的運作中的工廠,機器運作中難免會有危險,如果你的小朋友很皮或是講不聽,建議一定要住意安全。
時節已經入冬,但是天氣依然晴朗高溫。且把他當作晚秋,趁這好天氣的假日,外出走走。上上星期和朋友揪去龍潭的大江屋吃飯,他們一家人超愛喝茶裡王,所以特別先跑去這家『福源茶廠』觀光工廠玩。星期天,我們就循著相同的路線來走走。
位置在乳姑山腳下,可以google『龍潭 福源茶廠』就可以找到,如果走二高可以龍潭交流道,到這裡大概十分鐘;如果從走一高,下楊梅交流道,開到這裡會先經過大江屋、乳姑山,大概要20分鐘的車程。
今天星期天,早上買了中壢交流道旁邊好吃的偉園湯包車上吃,慢慢開過來已經是九點半了。停好車時,遲疑了一下,這外面看起來一邊是工廠,一邊是三合院,只有位老伯伯坐在門口曬太陽,和一位兩歲的小娃兒在玩耍,好像沒有其它觀光客耶,是星期天沒開嗎?完全不像一般觀光工廠的華麗感。
這是工廠的側面照。
兩歲的小娃兒在剝茶樹仔,妹妹說還有好多喔,就很認份的一直剝著,說要工作賺錢。可愛!
來就來了,就往工廠內走去,老闆很年輕,大概30歲,應該是第幾代掌門人之類。
他說假日遊客晚,大概都會吃完午飯後才會有比較多訪客。
走入工廠內,真的是工廠。聽鄰居說,已經是有150年歷史的工廠了。光看屋頂上的梁,和我老家古厝一樣,柱子則是用紅磚砌成。
空間非常寬敞,應該有超過300坪。整間工廠內都是機器。老闆說,冬茶產量比較少,所以機器三天才運轉一天,今天是休息日。
往導覽室要穿過工廠,沿路除了各種製茶機器外,還有些復古的老件藏在角落,都勾起我童年的回憶。
鼓風車。
大型磅秤。
導覽室在工廠走到底,後面的一個小房間。
牆面上貼著地圖標示著台灣主要茶業的產區,還有茶裡王在各地合作的茶廠,福源茶廠正是其中一家。感覺是茶裡王贊助他們,開設這個觀光工廠。因為後面的介紹到處都可以看到茶裡王的logo。
茶葉的製作過程:
揀茶 =>乾燥=>揉捻=>炒菁=>萎凋=>茶菁
這是這邊唯一有觀光工廠的廣告板。有賣茶葉,及體驗活動。
剛進來時,老闆急忙往裡面走,說要去開電腦,原來是有台電視搭配電腦在作製茶流程介紹。
往導覽室內的機器,都是小型的,主要是作展示用,和工廠內的大型機台完全不同。或許用於小批量生產,或是作為製程解說會較方便。
揉捻好像是主要的製程,光揉捻機就有好多種不同類型的。
炒菁機
乾燥箱。
切菁機臺
在導覽室內大概瞭解茶業製程後,就按流程把整個工廠製程大型機台走一圈。
在工廠入口處的上面,有一段小樓梯可以走上去,上面堆滿了早上採收回來的茶葉,滿滿滿的。
上面屋頂採光不錯,會灑進些陽光。
老闆說,這上面大概是3噸,作成茶葉大概縮水到40%,那還是超多的。
茶葉當然不是一籠籠搬上去的,會透過一樓的輸送帶直接送上去。
曬好後的茶葉會再透過自走式乾燥機(在屋頂上)
還有滾筒式乾燥機。
接下來又經過揉捻處理。
這個是佛手,聽說是要來加入茶葉中,製作酸甘茶用的。
炒菁機
超大組....
茶菁從頂部輸入後,自動烘炒。
萎凋
這過程好像咖啡豆的日曬或水洗的感覺。
再來是茶葉的整理過程。
參觀完工廠後,往後面走可以到他們稱為『茶山』的地方走走,其實只是個小丘陵,只在他們自己的茶園走,來回頂多十幾分鐘,但是如果走小路再往上走應該滿有的走的。
入口處很多岔路,沿著工廠後面的小爬坡就是了。
今天天氣真的很好。
茶園景色盡入眼底。
沿路走來很多芒花,又是我最喜歡的芒花季節了。又是滿滿的回憶。
想起電影畫壁的詞句:『風未動,旗未動,是人的心在動』,這下是風吹,芒花動,心也在動嗎? :D
如果有機會來龍潭玩,可以規畫個一兩個小時來這裡走走,看看真正的工廠。不過機械運作難免會危險,一定要看管好小朋友。
福源茶廠
留言列表